从零到上线:一个码农的网站开发心路历程
说实话,第一次接触网站开发时,我连HTML和CSS都分不清。那会儿看着别人做的炫酷网页,总觉得背后藏着什么黑魔法。直到自己动手搭了第一个静态页面——好家伙,原来就是个"Hello World"加几张图片,浏览器居然真能显示!这种成就感,现在想起来还忍不住嘴角上扬。
一、那些年踩过的坑
刚开始学前端那阵子,我特别迷恋各种动画效果。有次为了做个按钮悬浮旋转的特效,硬是写了200多行CSS。结果你猜怎么着?鼠标移上去整个页面直接卡成PPT。后来才知道,transform比margin动画性能高了不止十倍。这种血泪教训让我明白:网站开发不是炫技,用户体验才是王道。
后端开发更是让人头大。记得第一次用数据库,把用户密码明文存储还觉得自己挺聪明。直到被前辈发现,他那个"你怕不是想上社会新闻"的眼神,我现在想起来都后背发凉。安全规范这种东西,真是踩坑之后才刻进DNA里的。
二、框架选择困难症
现在框架多得像奶茶店新品,Vue、React、Angular各有各的好。我有个朋友非说React是信仰,结果接手老项目看到满屏class组件直接崩溃。其实吧,就像选女朋友,没有最好的只有最合适的。小型项目用jQuery也挺香,重型应用还得上React生态。
最近帮表弟做毕业设计,用了Vue3+Element Plus。这组合对新手太友好了,组件拖拽几下就能搭出后台管理系统。虽然被老派程序员说"没技术含量",但 deadline当前,能跑起来的代码就是好代码不是?
三、移动端的那些幺蛾子
做过响应式设计的都知道,iPhone和安卓的战争永远在继续。上周测试时发现,某个按钮在小米手机上总是不听话地偏移3像素。调试到凌晨两点才发现,原来是某个冷门机型的浏览器内核在搞事情。这时候才懂为什么前辈们都说"多机型测试要人命"。
说到这个,不得不提微信内置浏览器这个奇葩。明明Chrome跑得好好的页面,一到微信就各种样式崩坏。后来学乖了,所有项目都先拿微信浏览器测,毕竟国内用户十有八九都是从微信点进来的。
四、部署上线的惊魂时刻
第一次往服务器传代码时,我紧张得像个拆弹专家。结果手抖把测试数据库配置传到生产环境,直接导致线上服务挂了半小时。现在想想都后怕,幸亏当时用户量少。现在我的部署清单里永远写着三行大字:备份!备份!还是备份!
云服务普及后确实方便不少,但账单惊吓也是真刺激。有次忘记关测试实例,月底收到账单差点心脏骤停。后来养成了设预算警报的习惯,就像给信用卡设消费限额似的。
五、写给新手的建议
1. 别急着追新 看到WebAssembly火就去学?打住!先把基础的三件套(HTML/CSS/JS)吃透再说。就像学做菜,连煎蛋都不会就别惦记分子料理了。
2. 学会偷懒 能用现成组件库就别自己造轮子,时间省下来学原理不香吗?我书架那本《设计模式》落灰两年,最近翻看才发现很多轮子人家早造好了。
3. 保持好奇 去年试着用Three.js做了个3D商品展示,虽然最后效果像恐怖游戏,但学到的WebGL知识后来意外解决了性能优化问题。
说到底,网站开发就是个不断打怪升级的过程。每次解决bug的成就感,比通关黑魂还爽。现在回头看自己五年前写的代码,尴尬得脚趾抠出三室一厅,但这不正说明进步了吗?
(突然想到昨天改的代码还没提交...先溜了!)